本文目录一览:

喷泉实验装置图及原理

1、喷泉实验原理及图解如下:喷泉实验的原理:其实形成喷泉的根本原因是压力差。

2、烧瓶内压强减少,浓盐酸会进入烧瓶,产生白色喷泉。

3、原本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摇晃后,因为氢氧化钠会和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消耗后,烧瓶内的压力减少。造成水沿著玻璃管上升,如喷泉般喷出於烧瓶中,而且会变成粉红色,犹如一个粉红色喷泉。

4、形成喷泉;D.NaCl与稀HNO 3 不反应,锥形瓶与烧瓶内压强相等,不能形成喷泉。(3)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图一圆底烧瓶内部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图二锥形瓶内压强增大。

5、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内,然后打开止水夹,即可引发喷泉。原理是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压力减小。(4)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将烧瓶捂热赶出玻璃管中的空气,然后关闭止水夹;待烧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即可引发喷泉。

6、小喷泉实验的原理是使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气压差,利用大气压将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处形成喷泉。

...请先解释下什么是喷泉实验的原理,在解释ABCD答案

氨气溶解在水中,使容器内产生负压。因此更多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另一个入口处进入,产生喷泉效应。这一演示实验可用于向初学者介绍气体溶解度和气体定律等基本概念。

形成喷泉的根本原因是压力差。利用大气压将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处形成喷泉。

NaOH+CO2=Na2CO3+H2O 因为H2不和氢氧化钠反应 因为要使瓶子里面的气压降低才能使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喷进瓶子里面。

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克拉伯龙方程。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演示实验,高一化学教材在讲到氨的性质时,安排了喷泉实验。

氨气易溶于水,生成氨水,成碱性。现象是水喷到倒置的圆底烧瓶中,成红色。就是利用大气压,把加酚酞的水压入充满氯气的圆底烧瓶中,氯气迅速溶于水后,遇酚酞变红。

喷泉形成的原因物理原因

【分析】 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分析解答此题。 喷泉的下端连通,上端开口,所以喷泉的实质是一个连通器;题目图中喷泉两边地下水面高,中间的水面低,所以水就会自动流出,形成喷泉。

是连通器原理,类似于水龙头,水位低的一侧由于水面受到的压力小于内部另一侧的压力(因为另一侧水位高,压强大,压力大),所以合力向上,水就向上喷出。

形成喷泉现象的条件:压强迅速明显变化,容器中的气体与喷泉所用溶液之间应该有很强的溶解性(可以是物理性质上的溶解,也可以是化学反应导致的溶解)改变压强的方法可以用膨胀法,也可以用冷缩法。

高一的喷泉实验是什么

1、喷泉实验 【原理】利用烧瓶内的气体易溶于水(或其他液体) 而使其内部气压急剧减小,当压强小于外面的大 气压,产生喷泉。【制作方法】取一玻璃瓶,瓶口塞入一打孔胶塞。

2、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演示实验,高一化学教材在讲到氨的性质时,安排了喷泉实验。由于喷泉实验的趣味性强,直观效果好,如今已超越教材中安排的喷泉实验的范围,演变成一系列的喷泉实验。

3、实验的基本原理:使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气压差,利用大气压将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处形成喷泉。

4、中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本来就不大,在饱和氯化钠中溶解度更小(化学平衡问题,不赘述),所以不满足条件。

5、因为只有这样 烧瓶内的压强才会迅速减小 小于外界大气压 ,形成喷泉。

6、科学小实验水瓶喷泉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如何利用的大气压:当拧紧瓶盖时,瓶口没有和外界连通,因此瓶内气压小于瓶外气压,瓶外的空气会通过小孔把水往瓶里压,所以水就漏不出来。

高中化学喷泉实验原理方程式

NO与O2和水完全反应的方程式:4NO+3O2+2H2O=4HNO3 反应完后,假设气体体积减小了7a*24L(4a mol NO和3a mol O2),这部分体积由水补充生成了4a mol HNO3。

(3)二氧化硫溶入氢氧化钠2NaOH+SO2=Na2SO3+H2O。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大,在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压强差(负压),则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氨气溶于水会和水发生反应(NH3+H2O=NH3·H2O),但在这儿不在意化学反应,只是因为溶解度太大(700),此实验的目的(1)就是让学生明白氨气的溶解度大,(2)实验很精彩能提高兴趣,(3)隐性变显性是一种方法。

打开玻璃管上的止水夹,轻轻摇动烧瓶,即可产生美丽的红色喷泉。

形成喷泉的根本原因是压力差。利用大气压将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处形成喷泉。

NH 3 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外产生气压差。⑸0.045mol/L或1/24mol/L 喷泉实验成败的关键是气密性良好,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一个压强差。故引发可以挤压胶头滴管,让氨气快速溶于水,产生压强差。

喷泉实验的原理是?有什么物质反应能产生喷泉

1、喷泉实验的原理是,烧瓶中的气体易溶(如HCl,1:500溶于水)于滴管中的液体,或是能与其发生化学反应但不生成气体,从而使烧瓶内气压降低,大气压便将烧杯中的液体挤进烧瓶,形成喷泉。

2、喷泉实验 主要原理:气体迅速溶解在溶液中,使得烧瓶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内溶液不断被压入烧瓶,形成喷泉。关键点:气体在溶液中有很大的溶解度。A、错误。CO2不溶于NaHCO3溶液,所以不能形成喷泉。

3、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大,在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压强差(负压),则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起影响气压的几个因素。